BeautyBeauty || 本当の中国を掴む情報戦略

377启示录:从此再无“普通护肤品”?

发布时间:2021-12-07 16:59

今天,化妆品行业内讨论热度最高的莫过于苯乙基间苯二酚(俗称“377”)这款原料,甚至有最新流传的消息说“一家卖377非特品的店已经被罚了。”

而业内关于377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中:“含377的化妆品不让过审”、“377被禁止添加在普通化妆品中”、“377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备案”、“已经生产的377非特化妆品不能卖了”、“含377的非特化妆品原则上要被召回”……

在化妆品原料及功效监管日趋严格的行业大背景下,377作为美白功效原料被限定在特证美白产品中,是否意味着非特证普通护肤品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?聚美丽就此采访了行业相关专业人士。


377究竟因何被推到风口浪尖之处?


事实上,关于377最早的讨论开始于今年6月份。据配方师彭冠杰介绍,那段时间一些从事化妆品备案工作的业内人士发现,其负责备案的普通化妆品因为添加了377,备案遭到打回,无法过审。

而于11月底在业内广泛流传的的图片内容显示,添加了377的普通化妆品备案均遭到驳回,也与上述案例如出一辙。


△图源网络


在相关审核意见中,相关部门表示:“1)不符合命名规定,2)涉嫌超范围使用原料苯乙基间苯二酚。”另外,审核意见中还附上了关于该原料的参考文件——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4-(1-苯乙基)-1,3-苯二酚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的公告(第71号)》。

聚美丽在该公告的附件《4-(1-苯乙基)-1,3-苯二酚技术要求 》还查询到,“苯乙基间苯二酚的使用目的为美白肌肤,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。使用限量则定为0.5%。”

使用目的为美白,377在普通化妆品中添加就是“超范围使用”吗?

在讨论中,国内新锐护肤品牌UNISKIN优时颜配方科学/科学传播负责人 k博向聚美丽表示,“377当初作为美白祛斑成分被注册,它能使用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美白,而美白功效当下是仅适用于特证美白产品的。作为美白剂,377被添加进非特殊化妆品,就是属于超范围使用。”

紧接着,11月30日,国家药监局印发了《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歩加强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》

△图源网络


该通知显示,国家药监局在普通化妆品备案质量抽查工作中发现,部分备案产品配方中添加了仅具有美白功效的苯乙基间苯二酚原料,涉嫌违反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以及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》的相关规定,将由各省级药监局予以查处,并在12月20日前将查处进展情况报送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。

没过几天(12月2日),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又发布了《普通化妆品备案问答》,表示“普通化妆品配方中若以其他使用目的添加苯乙基间苯二酚(俗称‘377’),应当按照新原料注册、备案要求完成注册或者备案”。


据此,彭冠杰表示:“针对行业内对于377相关产品的疑虑,广州药监局的回复是合理的,也具有一定的领先性。”

此前,中贸合规中心也曾发文,对已经备案的使用了377原料的普通化妆品,建议直接注销备案。

至此,关于普通化妆品中能否添加377的争议算是尘埃落定了。但是,这个所谓的“定论”给行业带来的震荡却远未结束。


377遭禁?其他美白原料又将何去何从?


随着成分党的崛起、美妆博主的泛滥,在许多消费者看来,一些化妆品原料的美白功效直接与该产品的美白功效等同,例如烟酰胺、377、熊果苷、VC等。

但是美白产品需要注册管理,需要申请特证。一些品牌不想耗费时间和金钱在特证上,于是就利用这些原料来打擦边球。这些产品往往以普通化妆品备案,但其中添加的美白原料却成为了宣传重点。

377之所以成为“众矢之的”,与其单一的美白功效密不可分。彭冠杰也向聚美丽表示:“377可能还拥有除了美白之外的其他功效,但其在2012年作为新原料备案时所强调的只有美白。这也为如今377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埋下了伏笔。”

他还透露,药监局目前正在密集地讨论和研究一份美白原料清单,类似于此前的防晒剂清单。

“未来,百亿级的美白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虽然药监局对美白淡斑类化妆品进行注册管理,但对美白淡斑类原料却没有相关的使用限制规定。接下来,国家相关部门或许会出台美白原料清单以及相应的使用限制规定。”k博也表示。

此外,上海彦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洋还对聚美丽表示:“接下来,那些和377一样几乎只有美白效果的原料或许也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。”

像烟酰胺、熊果苷、VC等多功能成分呢?它们会受到影响吗?

配方师Rex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公开表示,“烟酰胺不止是美白的(还能修护屏障),维C也有抗氧化作用(同时它还是美白测试里面的标准对照品),如果是一支普通产品里面加入它们,为什么不可以呢?要是一刀切,都认为是美白功能,那80%的产品都会遭殃,大家就只能去做保湿了。”

由此可以推测,未来对宣称美白功效的化妆品的监管将进一步收紧,甚至从原料端就开始限制添加了美白原料的普通化妆品。


国际品牌已提前布局,国内新锐反应迟钝?


根据美丽修行大数据,目前已经备案的含377的普通化妆品有近7000款,数量是特殊化妆品的17.6倍。其中,以377命名的普通化妆品,占比也高达18.55%。显然,涉事产品并不在少数,且以国内品牌为主。

通过查询化妆品监管APP,聚美丽发现城野医生、欧莱雅等品牌的377相关产品已经按照特殊化妆品注册,而国内一些新锐品牌的377相关产品却还是按照普通化妆品备案。近日甚至传出了处罚相关品牌的风声。

据几位配方师介绍,特殊化妆品注册周期长、耗费资金高昂或许是这些新锐品牌所顾虑的主要问题。k博分析道:“近年来,消费者对美白功效的关注折射到对相应美白成分的追捧,377恰恰是热门美白成分之一。377火了,一些想要蹭热度的品牌们唯恐其热度过去。为了使新品尽快上市,一些品牌就选择以普通化妆品进行备案,这样耗时更短。此外,一些新锐品牌的产品寿命周期比较短,在一款产品上所耗费的时间与金钱都是有限的。因而,一些品牌难免存在侥幸心理。”

但显而易见,从长期来看,品牌们曾经走的“捷径”终究会变成“弯路”。

采访中,彭冠杰还预测,未来那些过度依赖OEM代工厂、重营销轻研发的品牌将遭到淘汰。化妆品行业将经历一次阵痛,但阵痛之后也将迎来更加规范、更加健康的发展。

配方师Rex还在微博平台上发文称:“这样的法规对大公司有利,大公司含有377的话,都走特殊化妆品备案,花点时间和钱,但无所谓,比如城野医生、欧莱雅注白瓶、兰蔻雪花霜、极光面霜、雅顿橘灿等,都已经申请了特证。但小品牌就很惨啦。”

377原料注册商德之馨回复聚美丽采访时说:“新法规已经对功效宣称进行监管,因此今后无论普通化妆品还是特殊化妆品,都将会更加严谨规范,合法合规的宣称功效。这也一定是企业未来上市新品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。”

对很多国货品牌来说,类似377原料带来的阵痛,才刚刚开始。

事实上,美妆品牌们担心的点就在于此:一旦该监管思路被放大,那所有添加了功效备案的成分的产品,都自动被归类为“特殊化妆品”,成为事实上的“功效护肤品”。最终被剩下的“普通护肤品”只能选用没有功效宣称的基础原料,从而使得这些产品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市场红海。

而透过此次377风波,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从原料端、功效宣称等方面监管的日益收紧的趋势。最终随着2022年1月1日系列法规的“靴子落地”,政策方向是不断提升国产化妆品的功效技术水平、科学宣称评价规范,最终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。




来源:聚美丽

作者:Echo

网址:http://www.jumeili.cn/News/View/40178.html

*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

标签:成分原料政策法规美白备案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BeautyBeauty || 本当の中国を掴む情報戦略    沪ICP备19043173号-2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